在傳統的殯儀文化中,木棺一直是最普遍的選擇。然而,香港的「毋忘愛」團隊,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,顛覆人們對於告別儀式的想像,他們引入來自澳洲的環保彩棺,為生命的終點增添一抹色彩與溫度。

打破刻板印象:彩棺不只是年輕人的選擇
「很多人以為長輩一定難以接受彩棺,覺得這太過新潮,但事實上,這些色彩繽紛的棺木,反而深受不少老年人喜愛。」「毋忘愛」總幹事楊美蓉(Grace)分享道。
她回憶起一個故事關係一位喪偶的母親,初時兒子選擇了傳統木紋棺,但當母親親自來到棺木展廳時,卻被一款描繪著日落景象的彩棺吸引。「這讓我想起每天和丈夫在公園裡看落日的時光。」母親輕輕的說道,卻讓站在一旁的兒子驚訝不已。原來,他一直以為母親只會接受傳統棺木的選擇,卻沒想到母親的心中早已有另一番想法。

環保與美學並重:改變大眾對死亡的想像
傳統的木棺製造過程往往伴隨大量碳排放,而「毋忘愛」所引入的環保棺,不僅符合歐美的環保標準,更以多樣化的設計,讓死亡不再是沉重陰暗的象徵,而是一場充滿個人風格的告別儀式。
「我們希望人們不再將環保棺視為木棺的『廉價替代品』,而是獨立於傳統之外的一種選擇。」Grace強調,這種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,因此他們積極參與不同的展覽與訪談,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創新的意義。
疫情期間,他們曾向醫院捐贈了一批彩棺,供應給暫存遺體的空間。當媒體拍攝到其中一款杏花圖案的彩棺後,這款設計隨即成為熱門選擇。「這證明了人們只是『未曾見過』,而不是『無法接受』。」

用尊嚴送別摯愛:為弱勢家庭提供幫助
然而,環保彩棺的成本仍較高,一般來說,較有資源的人士較容易接受這種概念。「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透過市場化的運作模式,將部分收入用來幫助有需要的家庭。」但由於殯儀業的經營挑戰重重,他們難以大規模地提供援助,直到後來獲得陳廷驊基金會的支持,才能夠推動「有尊嚴的送別計畫」,專為在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。
「我們特別關注獨居長者、工業意外、自殺個案、以及失去孩子的家庭。」Grace解釋,這些家庭往往在面對喪親悲痛時,還要承受經濟壓力,而透過更人性化的喪禮安排,他們能夠更快走出傷痛,回歸正常生活。
如今,毋忘愛的計畫已經運行了近三年,並成功獲得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資助,確保未來三年的運作。「我們會繼續努力,讓這個理念傳遞給更多人。」Grace堅定地說道。

跳出傳統框架,讓生命的終點更有溫度
「我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,去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。」Grace說道。
在這個社會中,死亡往往被視為禁忌話題,但毋忘愛的故事告訴我們,當我們願意打開心扉,去理解更多可能性時,生命的告別方式也可以變得更溫暖、更具個人特色。